名师简介

龙婆卡贤 瓦苏珊踏蜡 Luang Phor Kasem Wat Susan Trailak

在泰北地区的南邦府,一对出生郡王家庭的夫妻,于佛历2455年(1912年)11月28号星期三,诞下一位长子,名为“卡贤那南帮”。卡贤小时皮肤不黑,健康活泼,天资聪慧,非常调皮而且好奇心重。于村内小学毕业后,13岁的卡贤就被送去当小沙弥,被派去为往生者棺木前诵经的单位,当了七日后就还俗。他开始对佛学产生兴趣,认真钻研佛学。 当龙婆卡贤大师满21岁时,即佛历2475年正式出家为僧,由当时南帮地区最德高望重的高僧召坤柏潭真他拿王大师主持剃度仪式,正式成为黄衣僧人。于21岁的他,就考到了相当于佛学院硕士之资格。 自从成为僧人以后,他就不断往巴利文、经文方面学习,向各方寺庙的大师请教,在2479年,26岁的龙婆卡贤,就考到了佛教经文最高研究院的证书,而对巴利文听说读写流利,甚至可以翻译。他因为听师父说,会这个是要弘法,并非要拿证书来炫耀,于是他就再也没有再去考证书。 后来,大师听说瓦巴督崩的古巴给大师在定心禅坐修法修为很高,于是就到寺庙去拜师学习,古巴给经常带着龙婆卡贤到各大山区甚至是坟场禅坐修行,也习惯了信众所供养的食物,不论口味咸甜,同样混于钵内食用,龙婆卡贤觉得这样非常自在舒适,一天仅食一餐。龙婆卡贤对修法拥有超凡耐力,由清晨开始至晚间11时,可禅坐一整天,只有在守夏节才返回自己的寺庙守夏。 之后,瓦班源之住持圆寂,帕当公成为新一任住持,不过由于主持工作乏味,帕当公不久后就离开了瓦班源。当他离开后,瓦班源需要推选新住持,当时大家一致推选龙婆卡贤,认为他是贤德兼备的的人选。龙婆卡贤虽觉自己资格不够,但无法拒绝盛情,直到2492年,决定离开寺庙,因此写下辞职书,但被退回,所以只好继续当了6年住持。 因为他想四处再学习佛法,六年间他不断寻找适合之人来接替,在一年的守夏节,他留信离开了,信内说道:很多事情他已经交代好,不需要找他,他已经离开,想往未来修行之路走。 龙婆卡贤去到了南邦府的一个墓地 – 沙耶沙拉旺定,为了实现最高的禅定修行,龙婆卡贤在埋葬尸骸的地方打坐并观看尸骸焚化,不论炎热的太阳或雷雨,他都静静的打坐静思。对于像龙婆卡贤这样的修行人而言,坟场确实是最好的道场。他的一生,许多时间就是住在坟场中。龙婆卡贤喜欢那儿的幽静,反而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龙婆卡贤在墓地逗留了三个月,一直在禅定打坐,不管晴天下雨,他都不曾停止过。由于当时是泰国的雨季,气候寒冷多雨,龙婆卡贤身上的僧袍都被淋湿,任由寒风侵袭,他还是平静地坐着,不曾抱怨也不曾逃避。 龙婆卡贤坚定不移的实践佛陀的刻苦修行,在修行期间,他曾49天没进食,依然精神抖擞。由佛历2514年开始,龙婆卡贤每年只沐浴一次,但身上却没有发出任何异味,甚至在烈日炎炎,他也不曾流过一滴汗。 龙婆卡贤一生从未坐过任何交通工具,只靠一双赤足步行,身上唯一的财产就是化缘的托钵,一副身躯和粗燥的僧衣,他就是这样依循着佛陀苦行的生活方式。 在2539年(1996年)1月15日星期一,龙婆卡贤圆寂了,享年84岁。他的善信把大师的纪念馆和陵园建在该地区的坟场,大师的圣体也放入玻璃棺供奉馆内,以让各方信徒膜拜。 大师一生对佛法的崇高理念将永留在人民的心中,其生前所制作和加持过的结缘品更十分受到泰国人民的热爱。 真正的让龙婆卡贤的圣物开始知名度攀升的事件,是一次学生示威中,警察的枪支走火,然而中弹的学生却没有被子弹击入身体,此后收藏家则开始留意龙婆卡贤的圣物。

龙婆卡贤 瓦苏珊踏蜡 Luang Phor Kasem Wat Susan Trailak Read More »

龙婆凯 / 波禅凯 瓦算刊 Phor Than Klai Wat Suankan

波禅凱出生于佛历2419年3月24日鼠年,于洛神府(Nakhon Sitamarat)的尺望县(An Per Cewang)。父名乃因,母名喃洗年,波禅凱为老么,上有一姐名喃聘,嫁一丈夫名乃察,以伐木为生。于十岁时,父亲就在家里教导波禅凱学习泰语文及写字。直到十三岁时,父亲又将他送去乃堪的学院,继续习梵文及一些巴利文经咒等玄学。 因为乃堪是以前樾曾里(Wat Chan Di)的前住持,还俗之后就开一间小学院,专门教导一些学童。 佛历2433,当年波禅凱只有十四、五岁,跟他的姐夫乃察去一个叫甲必(Krabi)的州属进行伐木工作,但是這次經歷卻成為了波禅凱人生中最重大的轉折點。工作疲憊的波禅凱,坐在一棵小树旁休息的時候,突然间一棵大树竟临空压倒下来,恰好压在波禅该的左脚上,树干将波禅凱的得整个脚板给压得粉碎了。受伤之后,屡经治疗也不见效,最後只能將腳板切除。 经过了一年的疗养后,波禅凱的脚伤已痊愈了,就前往瓦望孟(Wat Wang Muang)出家為小沙祢,由庙住持阿曾通教导波禅凱学习梵文与巴利文。两年后,波禅凱还俗,回家帮忙父母劳作维生。 于佛历2438年6月30日,波禅凱再一次于瓦曾里(Wat Chan Di)出家为沙弥,最後于佛历2439年7月9日正式剃度为僧。于樾望孟的水上大雄宝殿,由瓦哈顺(Wat Hat Sung)住持,原为尺望县的僧长柏古凯为戒师。波禅凱得法名为柏该,曾达树哇努(Phra Klai, Jan ThaSuWanNo)。 为具足戒僧侣后,首两年波禅凱于樾曾里过了两个守夏节,修读大藏戒律经文及佛经典等。于佛历2441年波禅凱进入洛坤洗城里的瓦那柏达(Wat Na Phra Tat)的佛学院深造。波禅凱就在此佛寺深造佛学禅理,学成两年后毕业。于佛历2443年,前往素力他尼府(Suratthani)瓦察班(Wat Sampan)拜師阿曾奴学习禅定法门。 三年后波禅凱尽得阿曾努的真传,歸返自己出家的寺庙,跟随自己的戒师,柏古凯继续学习禅定法门及法术。 柏古凯于当时是一位法术高强的僧侣,时常在乡村举行盛会时,使出呼风唤雨的法术,将即将来临的大风雨,局限于盛会场所的外面,一滴雨都进不来。整个场所滴雨不沾,而外面却下起大雨,这种景象蔚为奇观。 波禅凱有緣向如此高强法术的高僧学法,凭着一种特殊意志力,于两年时间内,已将柏古凯的法术尽学。并于两年后,波禅凱受委为瓦算刊的庙住持(Wat Suan Kan),波禅凱就受委成为住持直到圆寂为止。 自从波禅凱来接任瓦算刊住持后,简陋不堪的庙宇就被重新整顿起来。首先建起学校,聘请教师来教书,供乡村的孩童学习。同时也建设佛学院,供僧侣们学习和研究佛学,成功令多位僧侣考取佛教学位。此外建筑大雄宝殿一座,讲经大礼堂一座,食堂一座,佛舍数座等。 大雄宝殿里的几尊大佛像,都是波禅凱亲手制作的。波禅凱得僧侣生活里充满了建造的概念,一生中建造了许多建设造福后人,诸如建道路不少于三十条,舍利塔十余座,大雄宝殿五座,水坝三座,桥梁不少于十座,以及数不清的大佛像,邓立于各寺庙。 甚至连马来西亚槟城州的一座泰佛寺,名为瓦猜孟卡拉喃(Wat Chai Mangkat Raram)里的一座长约一百五十尺的睡佛,都是波禅凱建造的。足见波禅凱一生功绩如何深大。所以后人称波禅凱为“建造之父”,真的是实至名归。 而波禅凱又为何被称为“金口和尚”呢?原来是有一段来历的。 波禅凱一生的僧侣生涯中显现了无数的奇迹,每一宗奇迹都让后人津津乐道。 话说有一天,波禅凱要乘火车去曼谷接收御封柏古的御扇。当天下午大约五时,就要到前方的火车站。可是波禅凱有残缺,走起路来很慢,需要利用担架来台。 那天负责扛抬的徒弟误听了时间,所以迟了半个小时。一些来送行的村民都非常着急。波禅凱见状,就开口说:“信众们,大家别着急,如我没有上到火车上,它是不会走的,大家请放心吧!” 火车一直在鸣笛,就要起程了。可是奇怪的是,火车笛响了整半個钟,还是开不走。当波禅凱赶到火车站,徒弟将波禅该扶上火车坐定位子之后,火车才徐徐的开动了。而这趟火车就无缘无故地迟开了整半个小时,连驾火车的机长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到底为什么火车之前开不动。信徒们这才体会到波禅凱当时所讲过的话,真是十分灵验。 瓦算刊经年累月,有很多工人进出建造庙堂。有一天夜里,僧侣们刚做完功课,波禅凱是最后一个走下台阶的僧侣。闲来无事的他刚好周围走走巡视庙务。来到工人的食堂处,见有两个工人从外面带回来一些食品及几罐的饮料,波禅凱突然向那两个工人问道:“那瓶子里面的是什么东西?”两个工人被突而其来的问题吓得一致,慌忙的答道:“那...那是糖水...。其实两个工人在说谎,瓶子里装的是白酒。在庙里禁酒,当然不敢对波禅凱说老实话了。 波禅凱也不疑有他地说:“噢!是糖水。噢,糖水。”那两个工人见瞒过了波禅凱,就急忙把白酒藏好。至深夜时,吃过了晚饭,几个工人就围在一起,想起了白酒。那两个工人就把它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当大家把酒往嘴里一送,所谓的美酒立刻喷口而出。 咦!大家都很奇怪了,明明两人买的是酒,现在怎么会变成糖水来呢?那负责买酒的两个工人更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刚才两人之前已經偷偷喝了一些。明明是酒,怎么可能是糖水呢?这是其中一个工人突然想起遇见波禅凱的时候,波禅该就说了一句:“噢!是糖水噢!” 波禅凱在后面还加了一句语音很重的“糖水”;这时大家才警觉,是不是波禅凱施法了!? 曾经有一次波禅凱去帮一间旧庙建造大雄宝殿,此庙的下方有一条河流。一天工人来跟波禅凱说,沙石已用完了。波禅凱就向工人说,用完了不打紧,再过两天就会有天神护法将沙石运来。工人听后觉得莫名其妙,以为波禅凱在开他的玩笑,就不以为意的走回工地处休息。 这时突然间下起大风大雨。这场风暴足足持续了两天的时间。当雨一停顿时,大家正忙着收拾残局之际,突然有人发现庙前无端端出现了整座山高的沙石,足够供建筑整个大雄宝殿之用。 一次波禅凱建造舍利塔时,发现界线之处的一旁有一棵大树。工人于是询问波禅凱的意见,看是否该把大树给砍了,怕以后倒下来时会压倒舍利塔。波禅凱就说:“先不必砍它,现在建造舍利塔时可以用来遮阴及乘凉。等舍利塔建好后,我自有定夺。” 过了几个月,舍利塔已建竣。波禅凱就叫徒弟拿出来半杯清水。波禅凱当时就坐在舍利塔旁的一个小木棚里。眼看波禅凱将清水捧在胸前,对着那棵大树吟着经文加持着。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卡拉”的一声,整个水杯断成两截。断裂的位置,刚好是在水满之处,而断开的一截就是一个小圆圈。说时迟那时快,同时又听见轰轰隆隆声的巨声,原来大樹已断成了数截,倒在地上。村民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景吓得目瞪口呆。 当大家回过神来时,有人灵机一触的说:“树倒下来断六截,杯子上方断了掉下来为0,杯子为9。”结果当天在场的信众都下了注,旁晚果然开正头奖,很多村民都因此而中了一点小財。 关于横财,有人称呼波禅凱为财神爷呢!因为波禅凱说话,讲经或赐福时都会语带玄机,善信们要自己推敲。如果波禅凱将某某人会发达,果然不久之后,该人一定会飞黄腾达。 善信们很喜欢前来膜拜波禅凱祈福,希望波禅凱赐于发达之类的吉祥语。所以每天都有不少的信众来自四面八方蜂拥而至,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信众也不在少数。 不过波禅凱很少会对信众讲这一类的吉祥语,或许是这些信众的福份还未到吧。 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波禅凱的金口不是浪得虚名的。只要经过波禅凱亲口讲出来,不久后就可成真,波禅凱的金口是多么的灵验啊! 当年信众要进入瓦算刊去拜访波禅凱时,可见到庙前的两旁设有很多小摊子,摊面上摆的都是一瓶瓶的红水,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呢?原来这些都是用波禅凱吃过的槟榔渣所泡出来的水。 这些红色水有何作用呢?据说千万不可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红水,它可有无数的圣迹呢!据说喝了可以驱走身上的邪灵,也可以医治一些奇难杂症。用来参水冲凉,据说还可以转好运。放在家里,可保家境平安,且有防贼,防火灾等功能。

龙婆凯 / 波禅凯 瓦算刊 Phor Than Klai Wat Suankan Read More »

龙婆严 瓦囊 Luang Phor Eaim Wat Nang

龙普Eaim曾是五世皇的国师,真正的泰国史上的金属必达王之一,LP Eim所督造的必达是泰国公认排行前五大的金属必达,列入Benjapakee的殿堂级佛牌,是必达乃至佛牌中最高等级! 佩戴龙普Eaim必达佛,可不受任何痛楚痛苦入侵,可避一切危险意外、灾难,避开一切不利的事物,防是非小人,同时有增人缘、财富之神效,遇到难题皆会平安度过。 龙普Eaim出生于泰国三世皇年代BE2375年10月5日,又称昭坤套。于BE2387年,父母就将其送往Wat Nang求学,于BE2397于Wat Lacat Orut正式授戒剃度,其后往Wat NangNo向当时国师级的高僧龙婆Lok学法。龙普Eaim拜入龙婆Lok门下后,凭着惊人的天资和勤奋的态度,很快就获得龙婆Lok亲睐,倾囊相授。后来,龙婆Lok晚年移居Wat KhoNon,并且于此圆寂,后龙普Eaim就继任住持一职。 直到BE2441五世皇时代,受到敕封为Wat Nang住持,号Phra Pawana Gohsung,就于Wat Nang定居直到圆寂长达27年,圆寂于BE2469年4月26日。 龙普Eaim号称泰国五大必达名师,其督造的必达灵验无比,Kleaw Klat(转运、阻挡不利的事物)于Maha Ut(避险、防重大物理伤害)法力强大。每一枚龙普Eaim所督造的必达佛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枚是一模一样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Phra PittaWan Pim Yaht Yong(全身经文型),大概督造年份于BE2453以后。其他材质种类繁多,如Ner Mai(木)、Ner Megapaht(圣石)、Ner Samlit Gei Ngern(多宝铜参老银)、Ner Samlit Gei Thong(多宝铜参老铜)、Ner Pom KruLuck(粉质)等等等……. 龙普Eaim督造佛牌,并不会特别去选择良辰吉日或者安排大法会等,有些善信去拜访龙普Eaim,大师就随手雕刻一枚佛牌相赠,所以大师的佛牌当时流传甚广,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大师一视同仁,而每一枚皆是大师的用心。龙普Eaim的必达佛,是真正必达佛牌收藏者的必备珍品,可惜年代久远,多数新佛牌爱好者也没有太多机会接触这位真正的必达佛铸造名师的资讯。

龙婆严 瓦囊 Luang Phor Eaim Wat Nang Read More »

龍婆登 瓦农坡 Luang Phor Derm Wat NongPho

泰國有一位高僧被譽為“刀圣”,是鑄造Mitmor法刀公認第一的高僧,他就是並列泰國九大聖僧的龍婆登。 龍婆登從小就擁有過目不忘的異能,十多歲就開始學習梵文和經咒。于佛歷2423年,龍婆登足二十歲時,于同年10月31日在Wat Kao Keaw正式授戒剃度為僧,由Wat Intaram龍婆喬為戒師。出家后龍婆登決定駐守在離家不遠的Wat Nong Pho,以龍婆村為師。出家第七年,龍婆登進城來到Wat Mahatat進修佛學課程,但是經過三年的學習,龍婆登卻沒有進行考試,因為他認為學習只是為了將這些只是應用,而非為了追求功名。 龍婆登拜訪名師修法學習,當中就有Wat Shatelei龍婆Thay,是當時督造塔固非常有名的高僧,對於刀槍不入、避險之法是當時的佼佼者。后又隨Wat Phra Pang Lean龍婆Ngern學習加持“經水”。龍婆艮的經水法力非凡,連當時熟悉法術的五世皇,都御駕親臨要求龍婆艮相贈經水回皇宮洗澡,龍婆登的聖水盡得真傳。 龍婆登共花了十二年時間到處修行學法,最後一位導師就是Wat Kao Keaw的龍普堪,學習製造各種法器如:象叉、弓箭、刀等。 龍婆登學畢歸鄉途中,來到一個偏僻山區,遇到山牛作祟,大大影響村民的生活。龍婆登進入山區,就這麼巧遇到這頭山牛,在旁的兩位樵夫就趕緊通知龍婆登改道而行以免被山牛所傷。但是龍婆登往山牛徑直走去,當龍婆登走到山牛跟前,山牛竟然在龍婆登跟前跪下,兩位樵夫看得目瞪口呆。之後,龍婆登在山牛頭上拍了一下,山牛就乖乖走回山裡了。龍婆登告訴兩位樵夫,這頭山牛將不再騷擾村民,並且守護這座山頭。結果,龍婆登離開之後,山牛果然不再發狂傷人,而且真的負起守護行走于山林間村民遇上山林猛獸時的保護之責。這就是龍婆登天賦異稟的于動物溝通的能力,加上他學習製作法器馴象叉之後,更是讓他這份能力更上一層樓! 龍婆登回到Wat NongPho之後,發現現任主持已經圓寂,鄉里就建議由龍婆登接任主持。龍婆登接任主持之後,便開始大力建設。龍婆登是一個非常勤奮節儉的人,即使身上袈裟破爛不堪,也沒用換上善信送來的新袈裟。龍婆登說:“我的袈裟雖舊,但是還可以穿,許多其他寺廟的僧侶連一件袈裟都沒有,不如轉送給有需要的寺廟”。龍婆登從不觸碰金錢,都吩咐善信把捐款直接放去香油箱。他一生建造了32座寺廟、22建大雄寶殿、15座講經堂,其他建設無法一一盡訴。他的豐功偉業傳到六世皇耳中,為了表揚龍婆登,六世皇決定敕封他為“Pakru Niwat Thamakam”。但是龍婆登卻覺得僧侶應該六根清淨,所以無需接受此種賜封,最後只好縣長只好代為去領取敕封的御扇。 在Nongpho縣有一座火車站,這座火車站也是和龍婆登的神跡息息相關。話說有一天,龍婆登有要事必須到城裡走一趟,如果做大象要一整天,當時大象是村裡的主要代步工具,但是坐火車的話只需兩個小時,但是當時Nongpho縣根本沒有火車站。縣長陪同龍婆登經過火車鐵路時,龍婆登突然停下說:“火車來了,我要上火車了”。縣長聽了一頭霧水…..突然真的遠處火車汽笛聲響起,看見火車快速駛來,但是突然緩緩停下,發生了莫名的“故障”,明明引擎還在啟動,但是卻未能前行。隨同龍婆登的信眾都難以置信,只見龍婆登走上火車之後,火車就回復正常往前開走了,而且這種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之後事件傳到六世皇耳中,他親自下令在NongPho縣增建了現今的火車站,后村民將此稱作龍婆登車站。 龍婆登另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的神行之能,龍婆登當要到其他洲屬辦事時,都不乘坐大象而是選擇步行,而一般人步行至京城需要一周的時間,龍婆登則可以在兩至三日就達到。一開始眾人本不相信,但是龍婆登去辦理的文件,的確全都蓋上了京城的政府蓋章,所以大家開始突發奇想,是不是給龍婆登踩一踩,也會得到庇佑呢?神跡傳開后,信眾就開始紛紛向龍婆登索取腳印,更有信眾佩戴印有龍婆登腳印的白布化險為夷。由於每天上門取腳印的信眾越來越多,每天要印腳印數千次,龍婆登覺得相當疲累,就吩咐弟子將白布剪成方形再疊起來。那疊白布有差不多一尺高,弟子們準備了許多藍靛水要給龍婆登逐一蓋上腳印。但子弟之間龍婆登在最上面的白布踩了一下,就坐回椅子上開始唸起經咒,一會兒功夫之後就交代弟子回收腳印。弟子紛紛莫名其妙,那麼一踩藍靛水最多印到上面幾塊白布。但是,當弟子一塊塊白布掀開,卻發現每一塊白布都印上了腳印! 這個神跡頃刻就傳遍整個洲屬,更多善信紛紛前往祈求聖物了,當時不斷有信眾要求龍婆登鑄造佛牌,但是龍婆登只是謙虛的回答:“貧僧名聲平平,又怎麼會有人要我的佛牌。” 大師除了腳印之外,以象牙雕刻的聖物也相當有名。當時的人們的大象如果死了,會象照顧人一般,需要超度及舉辦葬禮埋葬,當時的人們都不太敢隨意雕刻象牙,深怕褻瀆象神。但是龍婆登具有駕馭大象的天生神能,能與大象溝通,自然就沒有這種忌諱。大師雕刻的象牙聖物種類很多,其中又以“醒”獅子最為有名,因為代表權力、權威,深受軍人、政治人物等青睞。 當然,所有龍婆登聖物中,最有名的自然是萬邪不侵的Mitmor法刀。大師當初開始鑄造法刀,是為了給信眾護身,因為當時社會不發達,有許多山賊作惡。由於許多山賊都有法師的刺青紋身,或者曾經修行一些經咒,導致圍捕困難。當村民的親衛隊佩戴了龍婆登的法刀后,發現盜賊進入村莊,圍捕起來變成得心應手。龍婆登還說,他的滅魔法刀也可避開山林間一切毒蟲猛獸遊魂野鬼侵害。但是卻必須小心,不被滅魔刀割傷,因為被割傷一點將會血流不止,甚至血盡身亡。唯一的救治方法,就是將同一把滅魔刀的刀鞘一點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 初期的龍婆登法刀,都是農民佩戴的“柴刀”,外形巨大粗糙。到了中期,開始有多位工匠協助龍婆登,外形開始美觀,尺寸大約是一尺左右,這期的滅魔刀開始有一些法師和政要來恭請。由於聖跡連連,最後許多商人也開始希望擁有龍婆登的法刀。為了方便佩戴,龍婆登就吩咐工匠,製作最後一期的法刀,大約五至六寸,有的更小至兩寸。滅魔法刀如果由法師佩戴,法力可以大大提升,在驅魔僻邪時得心應手。 但是為何政要和商人佩戴龍婆登法刀呢?原來此法刀也可以斬斷不好的姻緣,遠離冤親債主、避開小人等,只要將龍婆登法刀佩戴于身旁,就可以協助主人戰勝敵人、得貴人扶持,縱橫商政界。 龍婆登于BE2470才推出第一期銅牌自身像,由弟子出資鑄造相贈于龍婆登,分發給善信結緣。直到BE2482,龍婆登才再次親自督造一期立體小金身,而此期日後更加名列五大銅質立體小金身古佛牌。到了BE2490年,龍婆登就停止鑄造佛牌了。 到了BE2494年初,龍婆登突然要求寺廟的委員會,幫他建造一座焚尸亭。但是,大家也不以為意,因為龍婆登依然非常健壯,幾乎每一天都到處巡視廟務。潑水節宋堪過厚,于5月18日,龍婆登突然覺得身體不適。于BE2494年5月22日,發生了一件奇異的事,就是龍婆登飼養的20多頭大象,突然不願工作,連馴象師也無法控制,從四面八方敢去Wat NongPho。至中午三點多,20多隻大象紛紛圍住龍婆登的廟舍,有的用鼻子觸摸佛舍,更有的大象掉下眼淚。但是此時的龍婆登仍然躺在佛舍休息,與村民聊天。當時,龍婆登問村長,村裡的蓄水池儲水是否足夠,村長匯報只能供應一星期。村長說罷,龍婆登就合什誦經,接著佛舍外突然烏雲密佈,竟然不久后下起大雨。由於當時正處旱季,理應不該有這麼大的雨。結果大雨下了足足半小時,蓄水池幾乎灌滿。但隨著雨勢漸漸轉弱,龍婆登的氣息也隨之慢慢衰弱下來。雨停止之後,龍婆登就寧靜地圓寂了。寧靜了片刻后,佛舍外的大象突然悲鳴,整個村莊都響徹了象吼聲,仿佛恭送龍婆登的離去。

龍婆登 瓦农坡 Luang Phor Derm Wat NongPho Read More »

龙婆蜀瓦马堪陶 Luang Phor Suk Wat Makhamtao

龙婆蜀大师生于泰国第四世皇年代,七岁入瓦马堪陶佛寺读书及学习佛理,大师极之聪明,有过目不忘的能力,知识及佛理非常了得,在20岁正式出家为僧直至佛历2466年圆寂,大师在世时经常到处游云修行,法力更是高不可测,很多不可能的事,都经大师变为事实,他在当时泰国北部被非常有名,来自全国都有僧人或阿赞希望拜其为师,可说与当时阿赞多师傅齐名,並且位列九大聖僧。龙婆属也是当时五世皇之子 – 海军总司令公蒙龙春蓬的恩施,非常受到海军的推崇,誉为海军之师,更是当年一场由僧皇举办的法力测试中,名列当时十大法力高僧。 龙婆蜀高僧神迹: 龙婆蜀大师一生神奇事迹多不胜数,相传一次有一批清迈地区大象商人,带领著约十只大象路经屈港望乜减头佛寺,便到佛寺内借宿一日,商人便赶大 象到佛寺附近地区,其他人就在佛寺内准备食物进餐,及后发觉食物不够,便向佛寺中的鸽子打主意,一商人便拿起长枪向鸽子开炝,但长枪开出多次也无 法射出子弹,商人便转向树木发射,说也奇怪,长枪竟可射出子弹,在佛寺里其他人和大象那位商人听到枪声后,便分别前来,佛寺里的人知道商人想向鸽子开炝,便说龙泡蜀大师说过不可射杀寺中鸽子,照顾大象的那位商人便说道,有何了不起呢,便那起斧头向自己的脚削下,每削一下,竟然削出一支木枝,但佛寺木柱便破碎一些,原来这位商人也是位有法力的人,他不断向脚削下,直到出现一大批木枝,佛寺的木柱也都全破坏了,在这时候大师刚从外回来,看到大象到处踏著和吃尽农作物,及佛寺木柱都全破坏,便那著半个椰壳,向大象方向走去,不久照顾大象的商人,回去看大象,发现象都不见了,便惊慌地向其 他商人说,众商人不知如何是好,便向大师询问,大师便说,你们将我的佛寺弄作如此,大象也到处踏坏农作物,你们要立即为我修好佛寺,明天找到大象立即离开,众商人只好答应,早上佛寺经已修好,大师便带众人到早前大象所在的地方,指著地上的半个椰壳说,你们的大象就在此处,然后拿起椰壳,众人大吓一惊,看见大象原来变作如乌蝇一样细小,被椰壳所盖著,跟著大象转眼变回原来大小,众人都立即跪拜大师,心感敬服,便离开佛寺。 另一事迹,瓦马堪陶外有一条河,龙婆蜀将一麻蝇放入水中,取出时蝇会变成鳄鱼,此事有被写成历史流传下来,而另一事绩为大师在世时,在其中一个佛日,大师召集了庙内的弟子,向他们说,今天是很好的日子,我会写一种古老符咒 “那路查” (中文意思:出 名、成名),你们把符布挂在庙上面,今天会有很多人前来捐助寺庙,结果符布挂上去后,不消一会,有骆译不绝善信前来捐助寺庙及供养僧人,其弟子无不大吓一惊,惊叹大师高强法力。 在大师圆寂后同样有神奇事迹发生,在佛历2504年,泰国有一杂志报导,在屈港乜减头佛寺中一龙婆蜀大师身前所制木 门,被贼人偷去,原来贼人想将门卖到外国,贼人将门送到他的地方收好后,遇到一位年龄约13岁的小朋友,这少年声音显然和过往不同,声称自已是门主人,叫他立即将门送回佛寺,贼人便惊慌起来,立即将门送回佛寺。而以上事迹都有泰国书本及寺庙记载,可信性十分高,直到现在泰国人心中,龙婆蜀大师都是一位法力及神通极高的得道高僧。

龙婆蜀瓦马堪陶 Luang Phor Suk Wat Makhamtao Read More »

帕菩他赞多(阿赞多)瓦拉康 Part02

對於阿贊多製作崇迪佛,最廣為認知的民間傳說,就是其師傅托夢,然後去海邊看日出,日光浮現崇迪法相而得出領悟製作崇迪佛牌。也有其他傳說,如阿贊多回到Gampeang府探親,解讀了刻在石碑上的古文,從而習得製作崇迪佛法門。當然,這些傳說是否屬實,我們也就留個懸念,畢竟大家都並非出生在那個年代,這些故事也為崇迪佛牌增添了許多色彩。 然而,我們從許多的泰國歷史考究,阿贊多的師傅四世僧皇善咖拉速(也有歷史記載為同名二世僧皇善咖拉速瓦馬哈塔),就已經有在製作類似崇迪佛,只是屬於小模,當然也符合當時民眾生活需求,因為當時民眾幾乎都是從事勞力工作,如果佩戴如阿贊多後來于三間主廟製作的尺寸,可能工作上也不方便。這些小模的阿羅漢崇迪,其材質上與後來的阿贊多三間主廟的材質,可謂完全雷同,因此根據歷史推斷,阿贊多的法門是傳承自其恩師善咖拉速。 阿贊多製作佛牌,一般都是寺廟廢物循環,加入寺廟內的米飯、蛤蜊殼、石灰粉、香灰、乾花、舊磚舊瓦…..畢竟當時寺廟和社會都並非如現代版富裕,無法特地製作昂貴的模具或採用昂貴的材料。但是,看似簡簡單單的材料,卻加入了無價之寶,那就是阿贊多書寫的五種靈驗圣粉BaThaMang 巴塔茫、Eethajay 伊塔皆、Maharach 馬哈臘、PhutthaKhun 佛陀坤、TrineeSing 帝尼星等。 在製作此五種圣粉的準備工作,可謂極其繁瑣,而且沒有足夠的修為,根本不可能完成。首先,阿贊多必須準備各種祭品禮拜師尊,九支蠟燭、九柱香、九種水果、九色花、祭拜用三鮮、六珠供養師尊等等……恭請三寶、恭請天神、恭請師尊……各種敬拜儀式結束后,才開始法術儀式,運用各種搜集的特殊材料如七處圣土、七處聖水、各種灣(奇珍異草)、佛殿墻垢、宮殿墻垢、香灰等等…….研磨細幼,攪合製作搓成粉筆。 當粉筆製作完成,阿贊多就會開始以之書寫“巴塔茫”經咒,以擦拭的方式,即書寫后擦下再寫,直到粉筆書寫殆盡,再以“巴塔茫”經咒粉末,朔制成粉筆。煉制“伊提皆”經咒粉末,則是以“巴塔茫”經咒粉末製成的粉筆,同樣以書寫“伊提皆”經咒后擦拭的方式,收集起所有的經咒粉末,將之製成“伊提皆”經咒粉筆。如此循環,伊提皆經咒粉筆,書寫“馬哈臘”經咒,收集粉末製成粉筆;馬哈臘經咒粉筆,繼續書寫“佛陀坤”經咒,擦拭收集粉末,製成佛陀坤經咒粉筆,最後在以此粉筆書寫“帝尼星”經咒粉末。除了上述方式,當然還有許多靈驗經粉的煉制方式,但是這數種主要經咒粉末則變化不大。 五種經文的主要作用為: BaThaMang 巴塔茫: 保護己身,可以刀槍不入、不被武器與野獸傷害。 Eethajay 伊塔皆: 功能主要在Metta人緣和合,使得別人會敬重懷愛。 Maharach 馬哈臘: 主要在於領導者的威德,能夠得到下位者的敬愛,此粉力量強大,甚至可以震攝敵人及對手,使之敬愛。 PhutthaKhun 佛陀坤: 使得行者的修行突破增強,所知的境界亦增廣大,因此身份越來越尊貴,福德越來越大,連帶地可以福蔭身邊的眾生。 TrineeSing 帝尼星: 功用在於消災避禍,使得意外不發生,躲過劫難。 當所有的經粉製作完全,加入石灰粉、冬油、貝殼粉、粉蕉水…..等等材料攪勻,就製成了佛牌的原材料,經過壓入模具之中,再倒出曬乾就成為了一枚完整的佛牌。但是,製作過程至此還沒有結束,所有的佛牌將會由崇迪帕菩他贊多蓬瑪朗西親自以“金娜般川”經咒開光,就成了名流千古的崇迪瓦拉康佛牌。此“金那般川”經咒傳聞來自錫蘭,是阿贊多于古書上發現,加以增訂修改成齊全的內容,誦此經者的吉祥平安。 阿贊多製作佛牌,根據古法一次製作84000枚,代表佛法84000個法門,製作也是隨機製作,因此大多數製作的記錄不詳,只有後期佛歷2407以後皇室委派工匠協助製作佛牌模后,才開始有比較詳盡記錄。阿贊多的崇迪佛牌,每一枚都是他用心的祝福,晨間托鉑化緣,就隨手贈予善信,不分貧富不分貴賤,希望帶給所有的人平安幸福…..因此,在泰國坊間其實不難找到祖傳下來的崇迪阿贊多。 可是,隨著商家利益性炒作,對外宣稱“數量稀少”,引起的他們所謂的“市價”越來越高,仿牌也應運而生。對於想擁有一枚阿贊多崇迪的善信,還是必須具備一定的鑒別能力。畢竟,阿贊多的原意是讓信奉佛陀的善信有一份祝福,沒有立下遺囑他的崇迪佛牌必須以百萬泰銖交易,我相信他也不想看到只有富裕的人得到這份庇佑,只要具備鑒別力也是就能以比較合理的價格得到一枚阿贊多的佛寶也說不定。

帕菩他赞多(阿赞多)瓦拉康 Part02 Read More »

帕菩他赞多(阿赞多)瓦拉康 Part 01

阿贊多,又稱「崇迪多」,全名為「崇迪帕菩他贊.多.彭浪錫」(Somdej Phra Buddhacharn Toh Phomarangsi),是泰國眾所皆知的高僧。 阿贊多出生於佛曆2331年(西元1788年)4月17日,於Kamphaeng Pet省。有此一說,阿贊多是拉瑪一世與一名貧民區女子所生下的孩子,父母在戰火中失散,因此由母親獨自將其扶養成人。民間也有傳說,阿贊多與四世皇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他們都是拉瑪二世的孩子,這也許是通過他們兩位的緊密關係的揣測。阿贊多是拉瑪四世皇出家時的指導教師,四世皇非常喜歡與敬重他,阿贊多的僧官職銜 Phra Buddhacharn Toh Phomarangsi也是在四世皇執政時,由四世皇所授予。阿贊多日常生活中,也不是受邀進宮為四世皇講經說法。 阿贊多自幼即非常聰明傑出,喜歡學習佛法與術法,展現佛緣。7歲時,母親送其進入昂通的瓦給查優學習佛經。13歲,在披集府的瓦亞(Wat Yai)出家為沙彌,之後前往猜納府學習。18歲,往曼谷的邦蘭仆寺(Wat Bang Lamphu)投靠阿贊繳(Achan Kheaw)。佛歷2351當他21歲時,在其母親原居處彭世洛府的瓦塔該(Wat Tagrai)內剃度受比丘戒,后成為皇家僧團的成員,由戒師僧皇善卡拉速授予Bhuddda Charn的法名,並且移居瓦馬哈塔(Wat Mahatat)與僧皇一起安居。佛歷2395(西元1852年),成為瓦拉康大鐘寺(Wat Rakang)住持。佛曆2407年(西元1864年),阿贊多受拉瑪四世冊封為崇迪僧皇之等級后,信眾開始稱呼其【崇迪多】。佛曆2415年(西元1872年)6月22日,阿贊多安詳圓寂,享壽84歲。阿贊多遺體最後於一級皇家寺廟黎明寺(Wat Arun)火化,由五世皇親自點燃聖火,可見阿贊多在泰國的地位之神聖。 年輕時期的阿贊多( Somdej Toh ),喜歡過著遊方的生活,也對名位權利沒有任何愛戀。于佛歷2394年四世皇 (King Rama IV) 登基, 對阿贊多甚至整個泰國,那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剛登上王位的四世皇,就馬上派人去找阿贊多,要將其敕封。阿贊多聽說了,就跑到大城府 (Ayutthaya) 的 Wat Kudeethong去找他的老師躲避官爵。據說,派去的使者找不到阿贊多,只好到阿贊多經常出沒的地方去,每見到一位和尚,就問是不是阿贊多。阿贊多知道了, 無奈之下,只好於2395年開始擔任瓦拉康 (Wat Rakang) 的住持,並且于佛歷2397受封Phra Tep Gavi。 即使是到了老年,被四世皇封為崇迪,並且擔任法宗派的開山領導人之後,崇迪多仍然喜歡走來走去,不喜歡被固定在一處受人禮拜供養。他的生活方式依舊單純儉樸,不時地外出行腳遊方,他在瓦拉康時,每日早上仍然和寺僧一起前往鄉鎮托缽化緣;阿贊多常常在他僧房前的一個木造亭子中用餐,如果有流浪狗過來,他會隨手丟一些食物給小狗,久而久之,當他坐在亭子裏吃飯時,下面就坐滿了等待食物的小狗。所以信徒們,無論他們的身分再崇高,如果要在阿贊多用餐時間來找他,那就必須在涼亭台下,不管身份如何尊貴都與那些流浪狗一起排排坐,形成了一幅特殊的景觀。 儘管阿贊多貴為崇迪,卻從來沒有為名利所迷惑。有一位有錢的寡婦,聽說阿贊多很會說法講道。於是,就拿了一百泰銖給阿贊多,請他到家裏來主持法會,並很誠意的對阿贊多說:“我很誠心的捐獻一百泰銖, 拜託師父說一段很精彩的法啊!”阿贊多一聲不響,就開始誦經,然後簡短的說了一段,就結束了。寡婦很失望,這並不是她所期望的法會。然而第二天,阿贊多竟然不請自來,出現在寡婦家門前,讓寡婦大吃一驚。這時,阿贊多才慢條斯李的對她說:“昨天我是為一百泰銖而來,今天我是為化緣而說法。說完,在寡婦毫無準備之下,阿贊多說了很精彩的法,並念了很長的經。在場的每一位賓客,無不感動的。 據說他在禪定的證量上達到很高的成就,他的預知能力讓人難以思議,有一次他站在一座佛塔前面,別人問他看得到佛塔裏面有什麼東西嗎?阿贊多回答:“二隻青蛙在裏面迷了路,走不出來。”後來把佛塔打開來一看,真的是二隻青蛙,青蛙也因此逃了出來,他的生活充滿了各種神秘的事件,有一次高棉王子延請阿贊多前去講經,路上有一處老虎很多,阿贊多竟然和老虎講起話來,警告老虎們離開這兒,不要擾亂人民。 在四世皇時代的泰國,當時流行一種類似中國古老的字花的樂透遊戲。如果猜中了,就有獎。據說當時的阿贊多,就是大家的財神。阿贊多常常在不同的場合的法會說法後,最後一句,總是無意中發音就和當天的開獎的字類似。猜得透的幸運兒,往往就因此發一筆小財。四世皇知道了這件事, 就很有興趣的問阿贊多說:“人人都說你預測字花 很準, 是真的嗎? ”阿贊多不經意的回答說:“自我入佛門以來,我從不如此‘廣泛’的說出字花的成績而成為富有的呀!”結果,當天的字花成績揭曉,正是‘廣泛’兩個字。(文字配合中文而經過修改,內容大意不變)。 阿贊多一生留下的其中一樣最具代表性的事物。當然是他所督造的崇迪佛牌。從2360到2400年之間,這是阿贊多人生最精華的時期,但是現在對於這段時間,他倒底做了什麼牌,沒有人說得清,一直到佛歷2407年後,他開始聞名四方,成為御封的崇迪高僧,皇室中負責美術工藝的工匠–Luang Wicharn Jiarranai ,被皇室指派來幫助阿贊多製造崇迪的木模(在此之前的木模則是寺中和尚或附近村民雕刻的),所以今天佛牌協會所接受比賽項目的阿贊多牌,主要就是這些佛歷2407-2415 期間,在 Wat

帕菩他赞多(阿赞多)瓦拉康 Part 01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