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菩他赞多(阿赞多)瓦拉康 Part02

對於阿贊多製作崇迪佛,最廣為認知的民間傳說,就是其師傅托夢,然後去海邊看日出,日光浮現崇迪法相而得出領悟製作崇迪佛牌。也有其他傳說,如阿贊多回到Gampeang府探親,解讀了刻在石碑上的古文,從而習得製作崇迪佛法門。當然,這些傳說是否屬實,我們也就留個懸念,畢竟大家都並非出生在那個年代,這些故事也為崇迪佛牌增添了許多色彩。
然而,我們從許多的泰國歷史考究,阿贊多的師傅四世僧皇善咖拉速(也有歷史記載為同名二世僧皇善咖拉速瓦馬哈塔),就已經有在製作類似崇迪佛,只是屬於小模,當然也符合當時民眾生活需求,因為當時民眾幾乎都是從事勞力工作,如果佩戴如阿贊多後來于三間主廟製作的尺寸,可能工作上也不方便。這些小模的阿羅漢崇迪,其材質上與後來的阿贊多三間主廟的材質,可謂完全雷同,因此根據歷史推斷,阿贊多的法門是傳承自其恩師善咖拉速。
阿贊多製作佛牌,一般都是寺廟廢物循環,加入寺廟內的米飯、蛤蜊殼、石灰粉、香灰、乾花、舊磚舊瓦…..畢竟當時寺廟和社會都並非如現代版富裕,無法特地製作昂貴的模具或採用昂貴的材料。但是,看似簡簡單單的材料,卻加入了無價之寶,那就是阿贊多書寫的五種靈驗圣粉BaThaMang 巴塔茫、Eethajay 伊塔皆、Maharach 馬哈臘、PhutthaKhun 佛陀坤、TrineeSing 帝尼星等。


在製作此五種圣粉的準備工作,可謂極其繁瑣,而且沒有足夠的修為,根本不可能完成。首先,阿贊多必須準備各種祭品禮拜師尊,九支蠟燭、九柱香、九種水果、九色花、祭拜用三鮮、六珠供養師尊等等……恭請三寶、恭請天神、恭請師尊……各種敬拜儀式結束后,才開始法術儀式,運用各種搜集的特殊材料如七處圣土、七處聖水、各種灣(奇珍異草)、佛殿墻垢、宮殿墻垢、香灰等等…….研磨細幼,攪合製作搓成粉筆。
當粉筆製作完成,阿贊多就會開始以之書寫“巴塔茫”經咒,以擦拭的方式,即書寫后擦下再寫,直到粉筆書寫殆盡,再以“巴塔茫”經咒粉末,朔制成粉筆。煉制“伊提皆”經咒粉末,則是以“巴塔茫”經咒粉末製成的粉筆,同樣以書寫“伊提皆”經咒后擦拭的方式,收集起所有的經咒粉末,將之製成“伊提皆”經咒粉筆。如此循環,伊提皆經咒粉筆,書寫“馬哈臘”經咒,收集粉末製成粉筆;馬哈臘經咒粉筆,繼續書寫“佛陀坤”經咒,擦拭收集粉末,製成佛陀坤經咒粉筆,最後在以此粉筆書寫“帝尼星”經咒粉末。除了上述方式,當然還有許多靈驗經粉的煉制方式,但是這數種主要經咒粉末則變化不大。

五種經文的主要作用為:
BaThaMang 巴塔茫: 保護己身,可以刀槍不入、不被武器與野獸傷害。
Eethajay 伊塔皆: 功能主要在Metta人緣和合,使得別人會敬重懷愛。
Maharach 馬哈臘: 主要在於領導者的威德,能夠得到下位者的敬愛,此粉力量強大,甚至可以震攝敵人及對手,使之敬愛。
PhutthaKhun 佛陀坤: 使得行者的修行突破增強,所知的境界亦增廣大,因此身份越來越尊貴,福德越來越大,連帶地可以福蔭身邊的眾生。
TrineeSing 帝尼星: 功用在於消災避禍,使得意外不發生,躲過劫難。

當所有的經粉製作完全,加入石灰粉、冬油、貝殼粉、粉蕉水…..等等材料攪勻,就製成了佛牌的原材料,經過壓入模具之中,再倒出曬乾就成為了一枚完整的佛牌。但是,製作過程至此還沒有結束,所有的佛牌將會由崇迪帕菩他贊多蓬瑪朗西親自以“金娜般川”經咒開光,就成了名流千古的崇迪瓦拉康佛牌。此“金那般川”經咒傳聞來自錫蘭,是阿贊多于古書上發現,加以增訂修改成齊全的內容,誦此經者的吉祥平安。
阿贊多製作佛牌,根據古法一次製作84000枚,代表佛法84000個法門,製作也是隨機製作,因此大多數製作的記錄不詳,只有後期佛歷2407以後皇室委派工匠協助製作佛牌模后,才開始有比較詳盡記錄。阿贊多的崇迪佛牌,每一枚都是他用心的祝福,晨間托鉑化緣,就隨手贈予善信,不分貧富不分貴賤,希望帶給所有的人平安幸福…..因此,在泰國坊間其實不難找到祖傳下來的崇迪阿贊多。
可是,隨著商家利益性炒作,對外宣稱“數量稀少”,引起的他們所謂的“市價”越來越高,仿牌也應運而生。對於想擁有一枚阿贊多崇迪的善信,還是必須具備一定的鑒別能力。畢竟,阿贊多的原意是讓信奉佛陀的善信有一份祝福,沒有立下遺囑他的崇迪佛牌必須以百萬泰銖交易,我相信他也不想看到只有富裕的人得到這份庇佑,只要具備鑒別力也是就能以比較合理的價格得到一枚阿贊多的佛寶也說不定。